分享

【歷史豆知識】京都明明是古城但車站卻完全不和風?它從建成時就不似日本

2022-05-04

香港人最喜愛的旅遊城市之一京都,古稱平安京,是以前日本的首都,到現今仍保留了很多歷史建築。不過大家坐JR出入京都車站的時候或許會覺得奇怪,為甚麼京都街道古色古香,但最大的地標京都車站卻這麼現代化呢?不如了解一下京都車站的歷史~


初代車站  1877年(明治10年)

京都車站在距今140年前,即1877年(明治10年)2月5日正式誕生。當時的鐵路由神戶開始,經過大阪到延伸到京都。車站開幕當日,慶祝活動盛大到連明治天皇都到訪現場。京都當時還是尚未發展的鄉下地方,突然出現一座採用摩登赤煉瓦設計的建築物,令居民大為興奮。起初車站名為「七条ステンショ」(七条Station),大約就是現在京都車站北邊,站前廣場位置。

 

 

第二代車站 1914年(大正3年)

隨著車站使用人數日益增加,在1914年(大正3年)8月15日,京都車站擴建成用檜木造的兩層建築,採用文藝復興式的設計,並增建了站前廣場及噴水池。在當時來說就像是為京都建立了一個大都市的玄關口一樣,增添了幾分城市的氣味。 可惜,第二代車站建築在1950年(昭和25年)11月因火災而被燒毀。

 

第三代車站  1952年(昭和27年)

1952年(昭和27年)3月,在原址重建了第三代車站。用鋼筋和混凝土建成的2層車站(其中有一棟是8層)在翌年5月建成,工程費用4億240萬円,是初代車站的12倍大。隨著1964年(昭和39年)舉辦東京奧運,東京至大阪的新幹線正式開通,京都站也擴建了八条出口,

 

第四代車站(現在)1997年(平成4年)

京都逐漸發展成大都市,建立了新幹線及地下鐵系統。 在1980年(昭和50年)左右,要求車站擴建的聲音越來越大。現代的車站終於在1997年(平成4年) 7月12日開幕,一直使用至今。車站的設計概念是「京都是通向歷史的門」,設計師是東京大學名譽講師原廣司。車站全體的箱型外觀,及使用了大量玻璃及金屬覆蓋表面, 雖然有人指太商業化,但亦有人認為這是象徵邁向21世紀的大膽設計。

 

相片來源:Si-take/ 維基百科

 

 

 

 

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:

【祭典豆知識】日本神明要靠信眾打氣,來維持神力?

【日本道路豆知識】沒有交通燈的馬路口,行人先過?車輛先過?自駕遊小心被抄牌!

【追星豆知識】由場地名猜出演唱會規模!ZEPP、HALL、ARENA、DOME等級比拼

【古蹟酒店】京都任天堂舊總部活化「丸福樓」酒店!保留原有風貌 一晚10萬円起跳

【房間超大】無印風公寓式酒店MIMARU東京.京都.大阪

【讀書人的旅遊log book④】芥川龍之介私藏的絕美八重櫻

【京都懶人包】一日遊行程推介!體驗不一樣的京都

【山手線Pick Up】第二站:神田 走進懷舊建築 看中古書吃蕎麥麵

加入JapanWalker社群,掌握日本最新吃喝玩樂資訊

網友留言

地圖
搜尋